消费物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因素及硬件趋势(附报告目录)
1、消费物联网基本概况
物联网是指根据特定的传输协议,将任何物体连接成潜在的网络,并通过对其声音、图像、位置等多个维度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递,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智能连接。作为信息科技产业第三次革命的代表,物联网将传统工业制造和人工智能计算有机结合,对实现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物联网主要分为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两大方向下又细分为消费性物联网、生产性物联网和物联网集成平台等三大主线,区别如下: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物联网行业报告,市场规模,发展前景,利润分析,价格趋势,竞争格局,投资机遇》
资料来源:信通院、普华有策整理
2、数据是物联网时代的核心资源,智能终端是物联网获取数据的入口
行业内一般将互联网时代向物联网时代的演进路径归纳为:互联网(PC 电脑,1.0 时代)→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2.0 时代)→物联网(人机交互及万物互联的智能终端,3.0 时代),且每一次升级都是围绕流量数据这一核心资源的挖掘和再分配。物联网将突破现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扩大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万物互联”,并在此基础上生成更大规模的数据、更强大的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核心的资源是数据,无论是芯片、传感器、智能终端等硬件厂商,还是通信运营商、云平台、人工智能等软件服务企业,谁能够获取的数据信息更多,就能够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而获取物联网大数据的前提是建设具备大流量数据采集能力的智能终端网络。
3、物联网行业规模持续提升,消费物联网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
《物联网终端安全白皮书(2019)》显示,近年来物联网应用层出不穷,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各行业的普及应用全面推进物联网终端呈指数级增长,截至2019 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达到 110 亿个,且据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协会(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Association,GSMA)预测至 2025 年将达到 250 亿个,较 2018 年实现年复合增长率 15.71%。
在消费物联网领域,GSMA 数据显示,至 2025 年全球消费物联网连接数量预计将增长至 114 亿个,其中,以家庭安防设备为代表的智能家居设备的连接增长数量增长快、预计新增 20 亿个。
从行业规模来看,据 GSMA 统计,2019 年全球物联网产品及服务等收入为3,430 亿美元,预计 2025 年将增长至 1.12 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1.86%。
4、通讯技术、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进步支撑物联网行业高速发展
作为万物互联的纽带,物联网的发展离不开通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由于传输和计算能力的限制,传统的 4G 网络和集中式计算无法处理物联网带来的海量数据,无法实现实时互联的构想。随着 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走向成熟和融合,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基础已经搭建。在以 5G 技术为代表的新架构的支撑下,物联网在数字经济时代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G 通信是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5G 网络较 4G 具有传输速率高、时间延迟低、连接数量多等优点,可以满足云办公、智慧城市和工业自动化等业务对网络传输和连接提出的较高要求。2019 年华为发布的《全球展业展望(GIV@2025)》预测:“到 2025 年,全球 58%的人口将能享有 5G 网络,14%的家庭拥有“机器人管家”,97%的大企业采用 AI(人工智能)”。
云计算,是指将大量数据的计算程序分解为无数较小的程序,通过多部服务器组成的系统进行处理和分析,并将运算结果返回给用户的过程。云计算作为一种分布式计算,整合了更多的服务器资源,并通过提升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使其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物联网时代海量数据处理提供了解决方案。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2 年全球云市场规模约 2,733 亿美元,较 2016 年增长 212%。人工智能,是专门研究人的智能的科学,并通过模拟、延伸和扩展使机器具备人的智能的特点。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法,通过算法和计算能力的提升,使人工智能产品具备图像处理和语言识别等能力。据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 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 6,800 亿美元,2015-2020 年实现年均增长 32%。
5、消费物联网智能硬件行业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
消费物联网智能终端,是指具备信息采集、处理和连接能力,并可实现智能感知、交互、大数据服务等功能的终端硬件产品,是物联网时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消费级物联网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新兴产业和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机、电视等终端产品实现智能化之后,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与智能家居、车载硬件、可穿戴设备、移动医疗等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集成融合,催动智能硬件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
(1)产业和消费双重升级,叠加政策和工程师红利,智能硬件爆发式增长
2016 年以来,我国陆续出台《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多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促进和引导智能硬件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持续转型升级,行业迎来持续增长。
需求方面,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日益增长,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文娱、医疗和教育等服务领域迎来持续的变革,以智能硬件为代表的高端化、智能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持续引领行业发展。同时,随着我国消费的主力人群逐渐向 80、90 后转移,消费标准也逐渐向着多样化和品质化方向发展,以可穿戴设备、智能音箱、智能门铃等为代表的智能硬件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供给方面,随着我国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和芯片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智能硬件产业供应链。随着企业合作的深化,智能硬件产业底层产品逻辑将持续夯实,研发、生产、销售等领域的配合将日益紧密。
随着我国在信息科技领域走向成熟,高校的相关教育工作也在持续展开,我国工程师数量红利也将持续发酵,带动智能硬件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
(2)智能硬件产业合作持续深化,与人工智能算法结合成为行业热点
随着智能硬件产业的持续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也持续深化。在智能硬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智能硬件方案商和制造商需要从产品的构思、设计、研发到生产销售的整个阶段,与产业链上下游的通信运营企业、平台服务企业和算法处理企业等其他企业紧密配合,并依托各企业的优势领域持续建立全方位合作,构建起完整的产品底层逻辑,共同开发适应用户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
在产业链深化合作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算法与智能硬件的合作尤为紧密。以智能网络摄像机、行车记录仪、蓝牙耳机等为代表的具备光声数据采集、处理功能的智能硬件逐步成为人机交互的新入口,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应用。随着产业链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产品的技术升级,通过优化产品用户体验提升产品市场表现,成为行业的新热点。
(3)智能硬件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应用场景日趋丰富
随着人工智能的持续发展,智能硬件产品品类也持续增长,并向细分领域和特定场景扩展,产品更趋向于场景化,针对细分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持续涌现。目前,智能硬件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场景下已经取得了较广泛的应用。
目录
章 物联网相关概述
1.1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
1.1.1 内部因素
1.1.2 外部因素
1.2 物联网基本概念
1.2.1 物联网的定义
1.2.2 物联网发展历程
1.2.3 物联网发展阶段
1.3 物联网的架构体系
1.3.1 物联网三层架构
1.3.2 物联网感知层
1.3.3 物联网传输层
1.3.4 物联网应用层
1.4 物联网产业链解析
1.4.1 物联网的生态系统
1.4.2 物联网产业的架构
1.4.3 物联网产业链价值
第二章 中国物联网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2.1 国际环境
2.2 政策环境
2.3 经济环境
2.4 社会环境
第三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体概况
3.1.1 物联网产业发展综述
3.1.2 物联网产业发展特征
3.1.3 物联网主要商业模式
3.1.4 物联网产业链发展形势
3.1.5 行业渗透带来需求增长
3.2 中国物联网产业运行状况
3.2.1 产业规模
3.2.2 发展现状
3.2.3 现状特征
3.2.4 模式创新
3.2.5 应用推广
3.2.6 企业布局状况
3.2.7 投融资状况
3.3 中国物联网技术进展状况
3.3.1 技术与产品创新进展
3.3.2 自动识别技术不断提升
3.3.3 物联网架构技术研究受重视
3.3.4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瓶颈
3.3.5 物联网安全技术面临挑战
3.3.6 物联网核心技术未来突破点
3.4 中国物联网标准化的发展
3.4.1 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进展状况
3.4.2 NB-IoT标准化进程
3.4.3 新一批物联网国家标准修订
3.4.4 标准统一加速产业化进程
3.4.5 物联网标准化取得新突破
3.4.6 我国物联网标准化发展策略
3.5 中国物联网行业竞争分析
3.5.1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5.2 进入退出壁垒分析
3.5.3 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3.5.4 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3.5.5 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3.6 A股上市公司在物联网行业的投资动态
3.6.1 投资项目综述
3.6.2 投资区域分布
3.6.3 子版块投资分布
3.6.4 产业转型分析
3.6.5 投资模式分析
3.6.6 典型投资案例
3.7 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建议
3.7.1 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3.7.2 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3.7.3 产业生态主导权竞争问题
3.7.4 协同性不足阻碍产业化进程
3.7.5 物联网产业发展建议
3.8 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3.8.1 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测
3.8.2 物联网行业未来前景展望
3.8.3 物联网促进商业模式变革
3.8.4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3.8.5 重点应用领域发展展望
第四章 中国物联网产业区域发展分析
4.1 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
4.1.1 物联网产业区域分布状况
4.1.2 物联网产业主要区域分析
4.1.3 与信息产业布局特征相吻合
4.1.4 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趋势
4.2 环渤海地区
4.2.1 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
4.2.2 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4.2.3 郑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4.2.4 山东省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4.3 长三角地区
4.3.1 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
4.3.2 上海物联网产业发展迅猛
4.3.3 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
4.3.4 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提速
4.3.5 浙江省物联网知识产权基金试点
4.3.6 杭州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
4.4 珠三角地区
4.4.1 珠三角地区以产品带动应用
4.4.2 广东省物联网产业规模
4.4.3 深圳市物联网行业竞争力
4.4.4 惠州市物联网产值规模
4.4.5 东莞市制定物联网发展规划
4.4.6 厦门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4.5 中西部地区
4.5.1 中部地区物联网应用潜力
4.5.2 陕西省物联网产业链格局
4.5.3 四川省物联网产业发展状况
4.5.4 湖北省物联网产业发展态势
4.5.5 武汉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
4.5.6 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情况
第五章 物联网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5.1 中国物联网技术进展简析
5.1.1 我国不断加快物联网技术研发步伐
5.1.2 政策支持促进我国物联网技术革新
5.1.3 技术与产品创新进展
5.1.4 物联网架构技术研究受重视
5.1.5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瓶颈
5.1.6 物联网安全技术面临挑战
5.1.7 物联网核心技术未来突破点
5.2 射频识别(RFID)技术
5.2.1 RFID技术简介
5.2.2 RFID技术是物联网核心技术
5.2.3 我国RFID技术应用概况
5.2.4 中国RFID技术开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5.2.5 中国RFID技术发展战略
5.2.6 RFID技术应用市场规模
5.3 二维码技术
5.3.1 二维码技术介绍
5.3.2 二维码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5.3.3 二维码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5.3.4 我国二维码技术标准状况
5.3.5 二维码技术驱动手机二维码发展
5.3.6 二维码识别技术成物联网应用入口
5.4 电子代码(EPC)技术
5.4.1 EPC与物联网
5.4.2 EPC技术介绍
5.4.3 EPC系统介绍
5.4.4 中国发展EPC技术的措施建议
5.5 无线网络技术
5.5.1 无线网络技术的原理及优势
5.5.2 无线网络技术的主要标准
5.5.3 无线网络技术演进机遇
第六章 物联网相关设备行业发展分析
6.1 物联网设备行业发展综述
6.1.1 相关设备行业迎来发展机遇
6.1.2 物联网设备行业的关键领域
6.1.3 物联网设备的发展空间广阔
6.1.4 物联网设备数量分领域预测
6.2 传感器
6.2.1 中国传感器行业发展现状
6.2.2 传感器产业市场拓展
6.2.3 传感器市场发展规模
6.2.4 传感器市场竞争格局
6.2.5 传感器产业发展机遇
6.2.6 传感器产业未来前景分析
6.3 智能卡
6.3.1 我国IC卡产业运行状况分析
6.3.2 智能卡各应用领域发展状况
6.3.3 eSIM卡产业发展分析
6.3.4 智能卡IC产业技术发展障碍
6.3.5 国内智能卡IC技术发展趋势
6.4 国内主要物联网设备供应商介绍
6.4.1 A公司
6.4.2 B公司
6.4.3 C公司
6.4.4 D公司
6.4.5 E公司
第七章 物联网产业链下游运营商分析
7.1 中国物联网运营商发展综述
7.1.1 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中的定位
7.1.2 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商机
7.1.3 电信运营商物联网发展SWOT分析
7.1.4 电信运营商加快物联网市场布局
7.1.5 运营商物联网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
7.1.6 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市场策略
7.1.7 电信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机遇
7.2 中国移动
7.2.1 移动拓展物联网产业的优劣势
7.2.2 中国移动加快布局物联网市场
7.2.3 中国移动发布物联网开放平台
7.2.4 中国移动重点推进车联网发展
7.2.5 中国移动“大连接”战略
7.3 中国联通
7.3.1 中国联通发展物联网业务的优势
7.3.2 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的路径探索
7.3.3 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现状及规划
7.3.4 中国联通物联网业务的发展思考
7.3.5 中国联通物联网项目发展动态
7.4 中国电信
7.4.1 中国电信发力物联网应用领域
7.4.2 中国电信推进车联网建设布局
7.4.3 中国电信物联网布局战略
7.4.4 中国电信加快物联网标准化建设
7.4.5 中国电信推出物联网技术路径
第八章 物联网与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8.1 大数据行业发展综况
8.1.1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8.1.2 各国加快行业布局
8.1.3 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8.1.4 政府推进行业发展
8.2 大数据在物联网产业的作用分析
8.2.1 数据流量爆发增长
8.2.2 数据存储需求增长
8.2.3 数据分析将成为价值核心
8.2.4 物联网产业数据价值凸显
8.3 大数据与物联网关系分析
8.3.1 大数据爆发促进物联网转变发展
8.3.2 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开发应用
8.3.3 物联网技术推进大数据发展
8.3.4 物联网布局大数据发展分析
8.3.5 平台领域布局
8.3.6 下游平台拓展
8.3.7 创新盈利模式
8.4 物联网大数据增值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分析
8.4.1 互联网时代免费型商业模式
8.4.2 物联网时代服务型商业模式
8.4.3 物联网时代平台型商业模式
8.5 大数据在物联网细分行业的应用分析
8.5.1 应用综述
8.5.2 智能穿戴
8.5.3 智能家居
8.5.4 智能汽车
8.5.5 智慧城市
第九章 物联网产业商业化应用分析
9.1 物联网应用状况分析
9.1.1 物联网主要应用领域
9.1.2 制造商物联网应用程度
9.1.3 物联网应用进入新的阶段
9.1.4 物联网应用新趋势分析
9.2 移动支付
9.2.1 中国移动支付应用的模式
9.2.2 国内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分析
9.2.3 移动支付引发消费新模式
9.2.4 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问题
9.3 汽车行业
9.3.1 车联网应用需求
9.3.2 车联网应用场景
9.3.3 车联网应用趋势
9.3.4 车联网应用前景
9.3.5 车联网应用规模预测
9.4 工业领域
9.4.1 工业物联网应用价值
9.4.2 工业物联网应用需求
9.4.3 工业物联网应用现状
9.4.4 工业物联网应用规模
9.4.5 工业物联网投资规模
9.4.6 工业物联网规模预测
9.5 智能交通
9.5.1 交通领域物联网应用概述
9.5.2 交通领域物联网应用现状
9.5.3 交通领域物联网应用模式
9.5.4 交通领域物联网投资前景
9.5.5 交通领域物联网应用趋势
9.5.6 交通领域物联网投资机会
9.6 物流行业
9.6.1 物流领域物联网应用价值
9.6.2 物联网在物流行业的应用
9.6.3 物流领域物联网应用规模
9.6.4 物联网在物流业中推广障碍
9.6.5 物联网在物流业的应用前景
9.6.6 物流领域物联网投资机会
9.6.7 物流领域物联网投资空间
9.7 环境监测
9.7.1 政策助力环保物联网
9.7.2 环境监测行业加快布局物联网
9.7.3 环保物联网投资方式
9.7.4 环保物联网投资空间
9.8 安防行业
9.8.1 安防领域物联网应用现状
9.8.2 安防领域物联网应用要求
9.8.3 安防领域物联网盈利规模
9.8.4 安防领域物联网竞争格局
9.8.5 安防领域物联网投资规模
9.8.6 安防领域物联网投资机会
9.8.7 安防领域物联网发展趋势
9.8.8 安防领域物联网应用前景
9.9 其他
9.9.1 智能建筑
9.9.2 智能医疗
9.9.3 食品溯源
9.9.4 智能家居
9.9.5 智能电网
第十章 物联网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10.1 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0.1.1 将推动商业模式变革
10.1.2 物联网产业链发展趋势
10.1.3 物联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10.1.4 物联网产业价值延伸
10.2 物联网行业前景展望及市场规模预测
10.2.1 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前景
10.2.2 中国物联网行业前景广阔
10.2.3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机遇
10.2.4 中国物联网行业投资机会
10.2.5 中国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10.3 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十四五”规划展望
10.4 部分地区物联网发展规划